课件编号7336711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课稿

日期:2024-06-0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83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1,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 cover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的内容,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原理。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2、掌握光合作用反应式及意义。? 3、通过阅读、识图、动画演示、分析、交流讨论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四、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观察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言: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体由?“土壤汁”构成,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物质完全来自土壤。植物增重是否来自土壤? 设计意图:再现2000多年前人们的认识观,提出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 (1)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1.你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吗? 2.计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土壤减少的质量是多少? 3.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 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述实验过程,去体验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并且学会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你认为海尔蒙特的实验有何不足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会思考,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 (2)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知识准备: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鼠的呼吸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差异较大,“知识准备”是全体学生能看明白普利斯特莱实验的保障。 1.请你描述实验一、二、三。 思考:植物为什么活着?蜡烛为什么没有熄灭?老鼠为什么活着? 2.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3.设计实验二、实验三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理解本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课本没有文字说明,只有图片,而要理解普利斯特莱的实验,必须将三个实验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学生描述和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过程和进行三个实验的必要性,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实验的结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