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撇折》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是 学科 书法 学段:小学中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教材 书名:书法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依据北京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当融入中国其它传统文化教育。” 遵循“软笔适古,硬笔适今”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以“一课一字,一字多得”为基本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理论依据:书法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突破口。几千年来,书法的学习方法不外就是通过对中国经典碑帖的临摹,得以继承和传播。临摹的目的就是从结构到笔画与古人求同求似。根据“先重结构,再重用笔”的原则,首先强调提高眼的观察力,然后才是手的表现力,只有“察之者尚精”,才能“拟之者贵似”。本课,在数字化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课件、教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撇折的写法,掌握“至”字的间架结构,通过摹临复合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再通过“比较法”,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而提高学生手的表现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撇折》是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实验)三年级下册第八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撇折的书写方法,并通过学写“至”字,加强撇折在一个字中应用,抓住欧体字的书写特点,比较规范 的临写“至”字。 学生情况: (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年级学生有初步的书写能力,已经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对于书写的基本要求也都有所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析字的方法,知道怎样用复合法检验书写的字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继续用这些方法分析,自主探究,总结出字的特点。但学生由于书写经验少,观察能力还不是很高,手的表现能力还很有限,所以需要教师通过观察、比较、摹临等方法进行指导, (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中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书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进行书法实践。 教学方式:讲授式、探究式、演示法、观察比较法和学生书写练习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示范书写、摹临复合法 技术准备:教师自制书写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标 任务 目标 基本目标 学习撇折的写法,学习写“至”字 高级目标 写撇折时保持连续性,简单了解“至”字间架结构 三维 目标 技术目标 养成正确的双姿,学会观察字形,通过米字格分析字的间架结构 艺术目标 学习撇折的写法,学写欧阳询九成宫中的“至”字 文化目标 知道“至”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撇折的书写方法,练习写“至”字 教学难点 欧体“至”字的结构特点,保持笔画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练习用纸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 本人教学特色批注 复习 与 导入3 课件出示:撇 提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笔画,应该怎么写?学生:试写“撇,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知传授与讲解示范10-12 学习“撇折”过渡:如果把这两个笔画组合到一起,是什么笔画?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撇折”的写法课件出示:撇折提问:你会怎么写?学生:试写学生:发现在书写时有什么问题? 如:折写不好;不能变细收尖……示范:看老师是怎么写撇折的。折的速度要慢下来,将硬笔字中的一笔分成两笔来写。提问:看懂了么?需要再写一次么?出示写法:斜切落笔,推转笔根向左下行笔,提笔收尖;顺势斜切落笔,推转笔根向右上行笔,逐渐提笔收尖。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