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45673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共28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20176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课件网)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它们和哪次战役有关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重点) 3.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交融的基本史实。知道民族交融是时代主流!(难点)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淝水之战 前秦统一北方 前秦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 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结果: 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83年 前秦———东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有战术的得当等等。 1、北魏的建立: 4世纪后期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平城(今山西大同) 鲜卑族 拓跋部 2、北魏统一北方: 时间: 民族: 都城: 时间: 影响: 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 (1)背景: 鲜卑旧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鲜卑族文化较为落后 北方地区文化较为先进 巩固统治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找一找: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姻: 政治: 你能将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要求用三个字来概括,中间一个字用“汉”字)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用汉制 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1、494年,迁都洛阳 2.汉化措施: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学汉制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魏孝文帝诏书 材料一 改革大潮促交融 问题: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 一项措拖? 材料二 问题:1.图片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拖?    材料三 改革潮中促交融 问题:此表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拖?    孝文帝原姓拓跋,后改姓为? 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 ———摘自逮[lù]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材料四 改革潮中促交融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 C.学习汉族礼法 D.联汉姻 材料五 拓展题: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 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改革、创新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思考: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影响是什么? 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 汉族妇女蒸馍与烙饼砖画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迁都洛阳 前秦衰败 北魏统一 本课小结 民族交融,国家强盛。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课堂练习 1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C.前秦军队不得人心 D.前秦军队骄傲轻敌 2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