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4917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408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课,古代诗歌五首
  • cover
课题:《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 一、认知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成果展示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三、课堂学习研讨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4.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四、当堂训练检测 《登幽州台歌》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 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 __ 的感情基调。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登飞来峰》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3.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4.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 5.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课题:《游山西村》 一、认知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二、预习成果展示 1.《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自号?????,????朝著名诗人,现存诗????多首。 2.解释下列词语: 腊酒: ? ?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 ? 柳暗花明: 三、课堂学习研讨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四、当堂训练检测 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 2.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