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49394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30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8503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生物,必修,3.1DNA,要的,遗传物质
  • cover
(课件网) 第三章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目标: 1、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实验材料: 两种肺炎双球菌 R型菌 粗糙, 无荚膜,无毒 S型菌 光滑, 有荚膜,有毒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内) 阅读教材P43-44 ,思考概括科学问题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分类 相应的科学家、过程、现象与结论 ? (1)过程: (2)现象 分析 (3)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 共四组实验 ① R菌不致死,无毒 ② S菌使小鼠致死,有毒性 ③ S菌死亡后失去毒性,不致死 ④ 转化 (有毒有荚膜)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S型活菌 S型活菌 S型加热 R型活菌 混合 后代 转化 R型活菌 R型活菌 结论: 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R型细菌 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体外) R型细菌 R型细菌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 实验结论: 新问题 DNA纯度不够,是否是0.02%的蛋白质在起遗传作用呢,如何获取单独的DNA或者蛋白质进行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 C、H、O、N、P C、H、O、N、S (标记32p) (标记35s ) 用14C、18O等标记?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活页P132/12)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首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如32P(如35S )的培养基培养 ,然后再用上述细菌培养 ,就可得到含放射性元素,如DNA分子中含32P(如蛋白质外壳中含35S )的T2噬菌体。 细菌 噬菌体 思考 : 如何制备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第一步:标记细菌 第二步:标记噬菌体 第三步: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第四步:检测放射性 设计 思路 P是T2噬菌体的DNA的特征元素,S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一)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35S标记 噬菌体 +细菌 搅拌 离心 上清液:噬菌体外壳 放射性高 沉淀物:细菌 放射性低 细菌内无放射性 使细菌与噬菌体分开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内,在上清液。 Why? Why? 【问题1 】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上清液 沉淀物 【问题2 】离心后上清液、沉淀物分别是什么? 上清液 沉淀物 【问题3 】为什么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还有很低的放射性? 细菌内 有放射性 32P标记噬菌体 +细菌 搅拌 离心 (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上清液:噬菌体外壳, 放射性低 沉淀物:细菌 放射性高 上清液 沉淀物 【问题4 】为什么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上清液中还有很低的放射性? ①时间过短,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可能还没有完成侵染过程, ②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到了上清液中显示放射性。 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结论: 是烟草花叶病毒 遗传物质 RNA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结论5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单独实验不能证明) 只有RNA病毒是以RNA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