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52920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本章优化总结课件+试卷含答案+学案(4份打包)沪科版选修3_1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3480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选修,科版,打包,4份,学案
    (课件网) 第3章 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 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 多用电表电路原理 多用电表电路 逻辑电路 集成电路 电流电压电阻电压表改装电流表改装“与”门“或门“非”门发展特点及用途 知识体系网络构建 宏观把握·理清脉络 专题归纳·整合提升 归纳整合·深度升华本章优化总结  实际电表对电路的影响 1.一般来说,电压表内阻很大,电流表内阻很小,在通常情况下,如无特别说明,一般都认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电流表内阻为零,即认为是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忽略它们接入时对电路的影响. 2.实际电表中,电压表内阻虽大,但不是无穷大,电流表内阻虽小但不是零.它们接入电路时,对原电路有一定影响,有时影响很大. 3.当实际电表对电路的影响不可忽略时,电压表、电流表可分别看做能显示电压值或电流值的特殊电阻.  如图所示,已知R1=3 kΩ,R2=6 kΩ,电压表的内阻为9 kΩ,当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读数为2 V;而当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读数为3.6 V,求AB间的电压和电阻R的阻值. [解析] 由已知条件得电压表内阻与R1、R2的阻值相差不大,电压表的内阻不可忽略. 当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有:U=U1+I(R2+R) I=+= mA= mA 当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有:U=U2+I′(R1+R) I′=+= mA=1 mA 联立解得AB间电压U=13.2 V,电阻R=6.6 kΩ [答案] 13.2 V 6.6 kΩ  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的分析 1.限流式接法: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变阻器起限流作用,负载RL上的电压可调范围U~U. 2.分压式接法:如图乙所示,电路中变阻器起分压作用,滑片自A端向B端滑动时,负载上电压的范围为0~U. 3.接法选择 一般情况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均可,但是下列三种情况必须用分压接法: (1)要求回路中某部分电路电流或电压实现从零开始可连续调节时(如测定导体的伏安特性、校对改装后的电表等电路)即大范围内测量时,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2)当用电器的电阻RL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0,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时,必须采用分压接法.因为按图乙连接时,因RL?R0>RAP,所以RL与RAP的并联值R并≈RAP,而整个电路的总阻值约为R0,那么RL两端电压UL=IR并≈·RAP,显然UL∝RAP,且RAP越小,这种线性关系越好,电表的变化越平稳均匀,越便于观察和操作. (3)若采用限流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仍超过RL的额定值时,即限流接法不能保证电路安全时,只能采用分压接法.  一滑动变阻器R1与三个开关S1、S2、S3和一个负载电阻R2组合成如图所示电路,分别指出当开关处于下述三种状况下,变阻器对负载电阻R2的控制作用是什么?并指出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1)S1、S3均断开,而S2接通时; (2)S3断开,而S1、S2均接通时; (3)S1、S2、S3均接通时. [解析] (1)当S1、S3断开,S2接通时电路结构如图甲所示,R1和R2为“串联限流”作用,变阻器R1的起始电阻应最大,这样将会对R2起保护作用. (2)当S3断开,S1、S2接通后,电路结构如图乙所示,变阻器R1对负载电阻R2起“并联分压”作用,此时变阻器的接法必须用三个接触点.只有当R1下半部分的起始电阻较小时,才能对负载R2起保护作用.加在R2上的电压随P的上下移动而改变,向上移动U2变大,反之U2变小. (3)当S1、S2、S3均接通时,电路结构如图丙所示,设电路中的总电压保持不变,使用时R1连入电路电阻应大些,切忌R1短路,以免烧毁电源. [答案] 见解析 PAGE - 3 -章末过关检测(三)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有关电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导体中,只要自由电荷在运动,就一定会形成电流 B.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定向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