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57659

粤教版9下化学 7.1溶解与乳化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80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9下,化学,溶解,乳化,教案
  • cover
7.1 溶解与乳化 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 2.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般应用 3.认识乳化现象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2.难点:(1)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疑点:透明是不是溶液的宏观特征。 4.解决办法: (1)通过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溶液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利用挂图(或模型),通过对溶液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三.教学过程 [讲解]:本章重点研究有关溶液的知识,那我们先来了解溶液的概念。 [板书]:一.溶液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1:把泥土、植物油分别加入少量水中,振荡后静置。 [板书]:实验7-1 刚加入水时 振 荡 静 置 泥土+水 上下分层 浑 浊 又上下分层 植物油+水 上下分层 浑 浊 又上下分层 [提问]:实验现象有何异同?(启发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填表。 [总结]:1.刚加入和静置后,均上下分层。 2.振荡后液体变浑浊。 [板书]:1.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 浊液(或悬浮液)。 2.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讲解]:悬浊液浑浊是因为固体小颗粒引起的;而乳浊液变浑浊是因为液体小液滴引起的。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教师活动]:继续演示实验7-1:将蔗糖、食盐分别放入少量水中,振荡后静置。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描述:蔗糖、食盐加入水中,在振荡后液体澄清,静置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发生变化。 [设问]:为什么蔗糖、食盐溶于水后和前面所做两个实验现象不同呢? [讲解]:(可利用彩图或画简图)把蔗糖溶于水,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随着振荡,蔗糖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同理,食盐溶于水,也是构成食盐的小微粒(Na+、Cl-)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目的]:利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微观世界认识以上实验。 [总结板书]: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5.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91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内容,思考: (1)如何根据溶液名称来确定溶剂跟溶质? (2)理解溶液概念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练习]:(1)教材P193 1、2、3题。 (2)区别以下液体是不是溶液: a.硫酸铜溶于水;b.牛奶;c.高锰酸钾溶于水;d.醋。 [目的]:加深学生对溶液、溶剂及溶质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并随堂解决,启发学生总结: [板书]:注意:a.溶液并非全是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b.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剂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c.水为溶剂,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2.影响溶解的因素 [学生活动]:自己阅读教材P192-193,并用语言概括(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并启发他们举出更多生活中的实例。 [板书]:(1)温度升高可加快溶解速度。 (2)固体颗粒越小可加快溶解速度。 (3)搅拌可加快溶解速度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学生活动]:自己阅读教材P195-196,并用语言概括(举例说明)。 4.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 ? ? ? ? ?? ? 水、植物油、洗涤剂? ?? ? ? ?? ?? ?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教师介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