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57785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16 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教案 )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56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16,生物
  • cover
六年级下册第16 课《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科学》六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四 课。本课从生物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 概念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串起来的食物链”,以蝉、螳螂、 黄雀几种动物和它们的食物为例,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第二个活动是“交错的 食物链”,以草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草原上的植物和动物,将各种生物按吃 与被吃的关系连成食物链,再将各条相关的食物链连成食物网。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耳熟能详,但平时却很少会将这 个成语所代表的生物学现象同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关 联。学生很少有机会带着问题观察这种自然现象,不了解这句成语当中蕴含着 丰富的科学知识。随着本单元学习的深入,学生通过对模拟实验、科学推理等 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对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环境与生 物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能分析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并懂得用食物链来表 示。初步认识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体会到自然界 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2. 培养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分析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概括,发现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彩色卡纸、剪刀、有关草原的资料(图片或视频)、有关螳螂捕 蝉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几个小朋友在野外看到一只螳螂正在捕食蝉,而在不远处,一 只黄雀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螳螂。他们不禁感叹,“这正是‘ 螳螂捕蝉,黄雀 在后’呀!” 问题:蝉又会吃什么呢? 交流: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进行表达。 思考: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1 串起来的食物链 讲述:在自然界中,有的动物以植物为食物,有的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 它们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 媒体:出示蝉、螳螂、黄雀和蝉的食物(植物)的图卡,或播放“螳螂捕蝉” 故事的视频。 任务:将四种生物的名称分别写到纸条上,再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将 它们连成一条纸环链。 要求:在纸条上写下对应的生物名称,再将纸条粘贴成纸环,然后按照谁 被谁吃的规律,把纸环串成纸环链。 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体验活动,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作记录。 汇报:学生分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整理:学生梳理这几种生物的联系,认识生物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 系。 分析:利用学生串好的纸环链进行分析,认识生物之间这种链环一样的食 物关系就是食物链。 示范:教师写出四种生物的名称,并将其连成一条食物链———植物→蝉→ 螳螂→黄雀。 小结: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在一片草原、一 片森林或一个池塘中,都存在食物链。 2. 活动2 交错的食物链 讲述: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 媒体:出示教科书中的一幅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在图中草原上有草、狐 狸、鹰、羚羊、蛇、鼠、鼠兔、蝗虫和食虫鸟等。 任务:写出这片草原上存在的食物链,并观察这些食物链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要求:了解这片草原里生活着哪些植物和动物,并将它们列下来。然后, 分析每一种动物的食物,建立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并将这些食物关系用 食物链的形式进行记录。 活动: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活动,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作记录。 汇报:分小组进行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