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59835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0378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探索,小的
  • cover
(课件网)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我国古代有这么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我们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是? 分子由原子组成 1.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 2. 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单质 这些是化合物 原子可以再分吗? 实验:摩擦起电 思考:电从何而来? 结论: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而这些粒子有的带电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猜想一下:你认为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 原子的中央是由很重的带正电的质子构成的核。远离这个核的是很轻的带负电的电子。电子绕着核转,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 物质 分子 原子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与原子相比太小了,将一万多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也仅有原子的半径那么长。如果将原子放大一万亿倍,原子就会像一间大厅那么大,而其中的原子核直径也仅有1毫米,跟一个芝麻差不多大小。而电子却在离它们几十米之外的地方绕着它高速旋转。 具体地说,原子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的体积却仅占在空间差不多仅有1立方厘米。因此,粒子在物质中飞行和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航行差不多。 人类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和它的变化 规律,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一种粒子,经测定荷质比知道它是氢原子核,叫做质子。以后又从氟、钠等原子核中打出质子,从而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人们又发现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跟质子质量之比都大于核的电荷跟质子电荷之比,据此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还存在另一种质量跟质子差不多、不带电的粒子,称为中子。这一猜想被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1964年盖尔曼提出夸克的设想, 认为夸克是比强子更深层次的粒子。 这是一种理论上假设的构成强子的 组成粒子,盖尔曼因此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夸克轨迹图 问题: 质子和中子还能分吗?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质子(带正电) 夸克 粒子的家谱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夸克 夸克 (不带电) 电子 (带负电) (带正电) 分子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经过摩擦之后就会失去电子,从而带上正电,而丝绸得到玻璃棒的电子带负电;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而毛皮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 因为丝绸和玻璃棒相比,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毛皮和橡胶棒相比,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一些 为什么摩擦后物体会带电呢? 为什么摩擦后物体会带电呢? 电子发生了移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例.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 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 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 C. 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 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1. 夸克还能再分吗? 2. 如果能需要什么条件? 应该可以再分,需要提高粒子的运动速度。 讨论: 加速器 工作原理:利用磁力加速粒子的运动速度, 一般有回旋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对撞机等 目前,加速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科学研究和医疗等领域,随着对微观粒子的研究,加速器逐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加速器是粒子束武器的核心,用来产生高能粒子,并聚集成密集的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