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6241

最后的盛世(第一课时用)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1943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后的,盛世,第一,课时
  • cover
(课件网) 最后的盛世   朝代 内容 明朝 清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明清历史知多少 1368年(14世纪) 1636年(17世纪) 1644年入关 朱元璋 皇太极 应天府(今南京) 北京 沈阳 北京 时间 中国人口 17世纪初 近2亿 19世纪初 超过3亿, 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一时期 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明清时期人口情况表 人口增长迅速 社会经济的发展;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民谚: 宋代 苏湖熟,天下足。 明清 湖广熟,天下足。 结合宋代和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民谚中所说的变化. 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江南地区。当时的苏湖地区农业十分发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南的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得种植粮食的人数量减少,从事棉纺织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从明代开始,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为江南地区的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生产部门创造了条件。此时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很快,除了满足本地粮食需求外,还销往江浙、徽州等地。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也发展起来。在江南地区,农民种桑养蚕很普遍。不少人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纺织业发达,农村妇女清晨抱着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再来织布,没有一刻空闲。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明朝中后期: 杭州手工业行业达360种. 广东佛山冶铁业,一日出铁六七千斤. 江西景德镇有1000多座窑,每窑能烧制小型瓷器上千件. 嘉兴已使用新式的纱绸机. 手工业繁荣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 商业的发展 徽商    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到了明成化年间因实行新盐法,徽商遂腾飞于中国商场。清初已是黄金时代。所谓“徽帮”统括徽州地区所属各县之商业界,他们是工商业,金融界的一个大集团.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其商人的足迹不仅遍于国内,并远至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甚至葡萄牙。 观察图5-59、5-60,讨论出现这些情形的原因。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1720年 181600千克 1800年 10442000千克 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变化表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600万两/年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变化表 想一想,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时的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 服务性行业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市镇的繁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风尚发生了很大变化。 阅读陆楫的话: 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变化 1、农业 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湖广熟,天下足。”人口增长迅速。 2、手工业 丝织业、棉纺织业发达 3、商业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国际贸易频繁。 4、社会生活 各种服务性行业兴盛 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最后的盛世 ———明、清(前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为什么? 盛世背后隐藏着危机, 面临着挑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