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63484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达标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6745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答案,训练,达标,发展,巩固
  • cover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达标训练 选择题 1.有一位历史人物:出身贫农,当过和尚,于1368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朱元璋 B. 朱棣 C. 李自成 D. 努尔哈赤 2.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3.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中书省??????④废除宰相制度。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明朝的厂卫制度 C. 明朝的八股取士 D. 清朝的“文字狱” 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中国封建王朝君臣关系“坐一站一跪”的演变说明(  ) A.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 丞相权力日益削弱 C. 特务统治日益强化 D. 地方权力日益弱化 6.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能够吃上自己生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7.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明清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在() A. 苏州 B. 景德镇 C. 松江 D. 南京 8.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 祖国统一 B. 中外交往 C. 民族团结 D. 抵抗侵略 11.“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A. 岳飞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康熙帝 12.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  ) 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13.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海航行,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天、大雾天,船队都不迷失万向,最后成功到达印度洋沿岸各国。你认为这主要得益于(  ) A. 丝绸之路的开辟 B. 天然磁石的发现 C. 指南汁的应用 D. 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14.如图对联赞颂的是(  ) A. 文天祥 B. 陆秀夫 C. 辛弃疾 D. 戚继光 15.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豪情;还有“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决心。这两首诗词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戚继光 郑成功 B. 鉴真、张骞 C. 郑成功、岳飞 D. 岳飞、郑成功 16.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资治通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