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64235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唐诗三首》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9276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27张,课件,人教部,编版
  • cover
(课件网) 诗画传情,拨趣示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根据我的描述猜一猜这是哪个人物?他从小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为苦难的人民呐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为战乱的国家痛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猜猜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什么是“歌”? 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 链古通今,述时评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链古通今,述时评人 背景介绍 浅酌初尝,预热习文 怒号 三重 挂罥 长梢 塘坳 俄顷 昏黑 布衾 丧乱 广厦 大庇 突兀 1、字词注音 2、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揭示线索指明写作顺序。 秋风破屋后的凄惨遭遇及由此产生的家国情感。 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时间顺序 ( háo ) (chóng) (juàn) (cháng) ( ào ) (qǐng) (hè ) (qīn) (sāng) ( shà ) (bì) (wù) 浅酌初尝,预热习文 3、读了本文后你眼前呈现出了那几幅画面?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怀? ①秋风破屋 ② 群童抱茅 忧国忧民 ③长夜沾湿 三幅图画 一腔衷情 吟哦讽诵,迁情入文 沉吟亭 古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熟读吟诵是学习古诗文的最好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配合圈点,读出顿挫,读出感情,体会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 q?ng )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 (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厘词摘句,识语断文 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尝试翻译本诗,了解全诗的大意。 (相互之间可组成合作小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 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 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 杖自叹息。 (秋深) (怒吼) (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 (江边) (挂,缠绕) (茅草飞得低的) (落) (忍心这样) (做,动词) (公开,与”对面”呼应) (呼喊也没有结果) 俄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