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705

第4课《沙与沫》教学资料(七年级下)

日期:2024-09-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63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课,沙与沫,教学,资料,七年级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四 沙与沫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课文《沙与沫》选录的23条格言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生感悟。仔细品读课文,多联想,不难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方方面面的深刻哲理。 课文中的几则内容在引导我们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如:“只有你被追逐的时候,你才快跑。”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只有我们身边有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令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自己被追逐,我们才往往能够发掘自身的潜能,有更快的奔跑速度,如果追逐自己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呢?也许我们的生存状态会更积极一些。又如:“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的则关在无窗的牢房里。”如果生活是一个大的牢房,不得不受到各种各样束缚的我们就必然成了“囚犯”,但有的人却可以生活在“有窗的牢房里”,而有的人却只能生活在“无窗的牢房里”,那么这扇连接希望的窗是谁开的呢?其实我们自己就是那个开窗人,既然现实生活中有着必然的束缚,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心底开一扇窗呢?也正如第11则所说:“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让自己的心中始终充满希望、始终拥有目标,我们的生命定会更精彩! 此外,课文中的许多格言也在引导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如:“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我们应把自身的品格、素养、习惯、性情看成是最重要的,一如《论语》中的提醒:“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又如冰心女士最为欣赏的内容:“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人也不受人压制的人。”既要有独立的人格又要有平和的待人处世态度,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伟大的。诗人还从反面提醒我们:“重视人们的缺点,是我们最大的缺点。”中国大智慧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前提不正是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能够正确看待别人的不足吗?东方的智慧本是相通的,品味课文中这些内容,我们不能不每日三省吾身。 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也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课文中出现多处相关内容:“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能歌唱呢?”“最可怜的人是把他的梦想变成金银的人。”我们不难体会到:在物质条件满足了自己的生存需要以后,人们的追求应更体现为精神层面的内容,嘴里当然需要有食物,可是如果“含满了”食物,就无法“歌唱”了;拥有金银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把自己的梦想都献给了金银,我们也就成了最可怜的人。这或许可以用另一则的内容来诠释:“超过需要的富足,则是一种永久性疾病。” 另外,诗人还以格言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看待友谊(第3则)、成败(第9则)、真理(第10则)等内容。这些格言都是诗人才思和灵感的产物,语言简约凝练,风格隽永,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甚至会令我们感到常读常新。 二、问题探究 1.读完课文,谈一谈纪伯伦为什么将自己的散文诗集定名为“沙与沫”。沙与沫都很渺小,都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把生活比做无边的海洋的话,那么沙粒和泡沫就将永远存在,而这些往往是不被人们重视的,容易被人忽视的。而纪伯伦关注了这些,思考了这些,可以说沙与沫中的格言提示的道理,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 2.《沙与沫》是一部散文诗集,从课文节选的内容来看,与你所读过的散文诗集相比,它在形式与内容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这部散文诗集的内容是作者有关人生和艺术的锦言妙语,是纪伯伦断断续续写下来的,是对人们所忽略的生活现象的解读、道理的阐释;从形式上来看,《沙与沫》中的小诗,篇幅都不长,最短的只有一行,最长的也不过十来行,形式新颖,语言简约凝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思考与讨论 1、 课文揭示了生活中的许多深刻哲理。其中哪一句最能打动你? 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把课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