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71956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4单元 比例(11份打包)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9450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格式,教案
    第3课时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正确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解比例的过程,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难点: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解比例。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42页例2、例3、“做一做”和第44页“练习八”第8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相关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各式改为乘法等式。3∶15=8∶40 x∶4=1∶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提问:什么叫解比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引导学生解决解比例的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比例。指导学生审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的高度实际的高度=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根据汇报板书:(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提问:指出比例中的未知项,说说你想怎样解答?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小结:在x∶320=1∶10中,x是未知的,求x的值就叫做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得到10x=320×1,再解这个关于x的方程就可以求出模型的高度。学生根据讲解,独立解比例,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板书订正: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答:这座模型的高度是32m。3.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引导学生探讨解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的方法。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小结: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6分钟)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2题。3.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八”第8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解比例,教学本节课内容时注意根据教材例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通过组织学生思考和交流,联系以前学习过的方程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列出了比例方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让学生得出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第5课时 反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通过讨论、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3.提高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和学习方法迁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难点: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体会应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47、48页例2、“做一做”和第51页“练习九”第8、10、11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相关内容。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1)每公顷产量一定,总产量和公顷数。(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