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72037

【名师精选】逐题必刷(全国卷)第42题 开放性试题(二)(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7240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原卷版,试题,开放性,名师,全国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2题 开放性试题(二) 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败后中国士大夫心态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 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为了避免霹雳所造成的损失,遂发明了避雷针,其作用在于用微量的、局部的放电代替一次性的大放电。在探讨阶级社会的社会发展效益与积累能量的释放方式时,也存在一个“避雷针效应”。它指的是有些社会问题如能通过社会上层的争辩、斗争加以解决,人类为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就低:如果上层中的外壳过于坚硬,能量得不到释放,积累得多就要用大规模的、社会范围的一次性释放的方式;如果本民族、本国的外壳坚硬如钢铁.无论如何都释放不了能量,那就会招致外力释放的方式。在后两种情况下,人类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就会比较大。 ———摘编自胡如雷《一个值得努力研究的重大史学课题———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发展效益问题》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而在近代中国,两次鸦片战争惨败之后,经洋务派中坚力量推动,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发展比较快,各方面都胜日本一筹。但李鸿章作为兴办近代海防的领军人物,仍坚持“守疆土,保和局”的海防战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朝大败,这种失败,实际上是传统海防体系的全面崩溃。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海权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文化关系论。对清末中国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中国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文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文化圈”。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来代替中国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文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