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7255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247463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世纪,中国,机遇,挑战
    中国政府花50年时间扫盲 文盲数量仍在增加 一项普查显示,去年,贵州省六埔村(音译)的所有村民都能读写1500个汉字。村干部们办了一次聚餐来庆祝胜利,并且向最后通过考试的两名成年人颁发了纪念茶杯。 不过,要问六埔畲族女子学校 的校长赵华朴(音译),这里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读书写字,他只会尴尬地笑一笑。六埔村有30%的成年人是文盲。“这是实情……很多人都不能读书写字。”赵说。他明白,普查根据的是考试,根本不能计算出有多少文盲。 尽管中国政府花了50年时间开展扫盲运动,并在2000年就宣布已基本消灭文盲,但中国的文盲却在不断增加。其原因十分复杂,包括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以及中国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使得很多人离开学堂到遥远的城市谋生等。 在很多情况下,比如在贵州的这个村子,很多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农民,已忘了基本的读写技能。 据中国媒体报道,2000~2005年,中国的成年文盲人数从8700万增至1.016亿,上升了33%。媒体还指出,即便在文盲增加之前,中国文盲就已占全世界文盲的11.3%。 中国一向以重视教育的传统为荣。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大力度提高教育水平,比如立法规定每名儿童都必须接受9年义务教育。但很多农村地区根本没有学校或者学费高昂。 在中国,非文盲的定义通过考试确立。不过,即使人们通过了考试,他们通常也不再继续念书。既然平时无需读书写字,很多人也就忘了这些基本技能。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农村妇女以及失学少年当中尤为突出。 在六埔村,很多文盲都是老年的家庭妇女。作为少数民族的畲族人有自己的语言,他们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 不过,在赵校长的努力下,情况有所好转。在最近的一个周六晚上,赵打着手电筒爬过一段岩石山路,走向一座简陋小木屋。在小木屋里,两名志愿者教师和一名年纪稍大的村干部坐着围成一圈,他们在教8名女性文盲认字,屋里还有一台开着却没有声音的电视机。 老师说,很多妇女没时间来上课。她们每天在地里劳作12个小时,早已筋疲力尽,晚上回家还要伺候一家老小的吃喝。44岁的村干部吴婉琴(音译)每周六组织妇女进行扫盲,她必须打着电筒送几个人回家,有些甚至要走半小时的路。 一位教授表示,成年人只是被教会怎么通过考试而已,“这和植树造林一样。很多人种树,但是很少有人会去用心栽培,结果是这些树都死了,森林也无从谈起。” 中国与印度的文盲率比较 印度是一个全民免费教育的民主国家,中国是一个没有任何福利的神奇的国度。所以印度的文盲率肯定比中国低。 对于英国《新科学家》驻印度记者来说,这个国家的许多特色都凸现出来。首先,是它的规模和差异。作为一个有着10亿多人口的国家,印度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反差:它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第11位,它是第六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它有250多所大学,去年接纳了320多万理科学生,然而39%的印度成年人是文盲。  ———现在,文盲以每年1.3%的速度在减少,”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主席R.A.马歇尔卡说,“按照这个速度,印度只需要20年就能达到95%的脱盲率。”他希望新技术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据教育部高级官员透露,虽然中国大力扫盲,但在2000~2005年间,中国的文盲人数仍增加了3000万。截至2005年底,中国文盲总人数达到1.16亿人,占世界文盲总数的11.3%。 表面上看印度的文盲率高于中国但印度的文盲标准和中国有根本性的差别: 印度是一个信仰普世价值观的国家,它的文明标准也一定也是普世的:    1.不能熟悉利用母语读写;    2.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    3.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    4.不能熟练的掌握一门母语外的语言。      中国: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000个的汉字,农民识15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