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79688

北师大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0课 走之儿》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3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36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0课 走之儿,教学设计
  • cover
五年级书法指导 第十课《走之儿》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当融入中国其它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设计理念 书法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突破口。几千年来,书法的学习方法不外就是通过对中国经典碑帖的临摹,得以继承和传播。临摹的目的就是从结构到笔画与古人求同求似。根据“先重结构,再重用笔”的原则,首先强调提高眼的观察力,然后才是手的表现力,本课,教师先引导学生解决重点,掌握走之儿的写法,通过观察分析突破难点,掌握带有走之儿的字的组合规律和特点,这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教师示范,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为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走之儿的写法以及走之儿的组合规律和组合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的能力,获得相 关的书写方法,把字写得正确和规范。 3. 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鼓励 学生平时坚持练字。 4. 让学生了解“金石气”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及解决办法 重点 掌握走之儿的书写要领。 难点 掌握带走之儿的字的结构特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笔、墨、纸、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课题《走之儿》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书法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学习走之儿的写法 (出示走之儿) 指导学生观察走之儿的形态。并了解其他不同形态的 走之儿,让学生了解走之儿的本意。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书法与生活紧密 联系到一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它是由哪些基本笔画组成的呢?(点、横折折撇 、捺) 现在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这三个笔画的书写规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笔画进行回顾梳理,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课的期待,为书写走之儿打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引导学生概括走之儿的书写要点,通过儿歌的形式加 深理解记忆。 老师范写。 学生练写一个走之儿。 展示交流。 修改走之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2)学写带走之旁的字? 1、出示例字“遥”“運”“選”,分析例字,把握结构。 它与右上部分结合的时候通常是怎样的?请选择(C)并说明理由。 这三个走之儿是完全一样的吗?如果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遥”的走之儿厚重有力。 “運”的走之儿小巧轻盈。 “選”的走之儿舒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带“走之儿”的字,在汉字中,走之儿和它里面的部件怎样搭配才和谐美观,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走之旁字的书写位置,更能加深印象。) 2.挑出“遥”字进行详细分析。 (1)先看整体结构。(借助辅助线进行分析) “遥”:整体笔画较粗,左右穿插、契合。 “運”:竖捺主笔、左右配合。 “選”:整体相谐。 (2)再看重点笔画。(小组交流)你认为这个字中哪些笔画是重点笔画? (3)小组汇报。 3.老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设计意图:引导观察文字的谦让之美,并与生活相联系。并在观察、欣赏当中,感受到祖国文字的象形美、穿插避让谦和美等,从而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学生与朋友交往要懂得忍让。) 4.学生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5.同桌互评。看看他的字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问题在哪?(多一份鼓励,多一些赞赏,多一个帮助) 6.修改并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师评、让学生在互相欣赏当中,肯定别人的优点,提出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学以致用,有了刚才的学习经验同学们自学另外两个 字。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