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93826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41张)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91392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科技,41张,课件,文学,建筑
  • cover
(课件网) 作者:八音魔琴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标要求 目录 壹、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作者 李时珍 内容 记载药物1 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 地位 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传播 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出身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成年以后随父行医。他潜心专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在实践中细心地治疗病人,因此医术提高很快。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 了解李时珍 2、天工开物 作者 宋应星 内容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地位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传播 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天工开物 了解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天工开物》一书。 3、农政全书 徐光启 作者 内容 地位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学科学巨著 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贰、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长度: 总长万余里 概况: 1、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2、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 3、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4、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特点: 影响: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东 西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的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居庸关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土筑 多用砖石砌成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义 2.北京城 1、修建基础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时间 1406-1420年 1421年,迁都北京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3、布局特点 (2)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宫城:紫禁城(今称:故宫) 宫城的设计者:蒯祥等人 (反映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1)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4、建筑组成: 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