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95254

23《马说》(课件:26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164193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马说,课件,26张,PPT+,教案,导学案
    (课件网) 马说 韩愈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识 其 人 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或称昌黎先生。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写作背景 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任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对埋没人才强烈不满,并加以揭露和抨击。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跟现代的议论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说 ○ 二、读 其 文 衹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 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才美不外见xiàn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yé?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读出节奏、感情 zhǐ pián shí sì sì shí xiàn dàn 点我朗读 三、通 其 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研读第一段 1、读了第一段后,说说作者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即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 2、千里马最终的遭遇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3、对食马者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说明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研读第二段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研读第三段 1、食马者的愚蠢无知(“不知马”)具体表现如何?(千里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2、文章主旨句: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