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97900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24《河中石兽》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160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河中石兽,中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河中石兽》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湖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湮于沙上 ②遂反溯流逆上矣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可据理臆断欤? 15.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_____;(2)_____。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二、(2019年湖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竟不可得(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佯败走(假装) D.而绝其粮道(截断)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 B.如其言(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 9.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