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01066

20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课件(29张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34980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望岳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 1、吟读———体会诗歌节奏 2、译读———理解诗词内容 3、背读———积累经典名句 4、品读———领悟深沉情思 关于泰山你知道多少?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后称杜少陵、杜工部。他的诗被称 为"诗史"。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激 趣 导 入 代表作 其诗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政治的腐败,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诗人被看作一代诗宗,被誉为“诗圣”。 杜甫生平四阶段 20-35岁: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 44-48岁:陷贼与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 五岳 中岳嵩山 西岳华山 东岳泰山 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写作背景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ài fú céng zì líng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畅顺,读出感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望不尽它那青翠的山色。 怎么样。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没有 完 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聚集 阴阳:山南山北 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大自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译: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泰山。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荡漾 裂开 收入眼底,即看到 眼角 译: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那时将会看到众山都很渺小,尽在眼底。 最高峰 登上 应当,定要。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远望 近望 细望 愿望 望 《望岳》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炼字(修辞:拟人、比喻、对偶) 感情、哲理 画面(意境、描写手法) 赏析角度 1、动静结合 2、虚实相生 3、高低远近 “钟”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泰山。 “割”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泰山如刀一样把‘无情’地把阳光切断, 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 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 赏析“入”字的妙处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形象地写出了黄昏时“归鸟”投林的景象。 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 此句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如何赏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 思想感情:这既是诗人想要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也是诗人想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