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01113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32764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4课,明朝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一)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腐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朱元璋率领农民揭竿起义。 朱元璋 (二)建立 1.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2.时间:1368年 2.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明朝疆域图(1433年) 材料一: (一大臣上奏):“丞相胡惟庸位居百官之首,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材料二: 自古三公论道,六师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泰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皇权VS相权 二、皇权的强化 1.中央 (1)废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材料三: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 材料四: “……地方各行省长官统管地方,难以调遣……” 地方分权、朝臣的权力过大 财权和军国重事,掌握在行省长官 中央VS地方 2.地方 (1)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权利的分散与制衡 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利,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有何突出特点? 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实现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二)设立特务机构:厂卫制度 (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 明太祖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明成祖 宦官负责,权利在锦衣卫之上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 东厂 材料一: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材料二: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统治高压,皇权空前强化 (三)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 八股取士 1.内容:四书五经,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行文格式:八股文,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内容空疏,形式呆板。 举子看榜图 讨论 明朝八股取士的影响 (1)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 (2)八股取士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学术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三、经济的发展 引进新品种 (二)手工业 棉纺织业:南北方涌现大批棉纺织业基地,丝织品中心———苏州; 制瓷业:制瓷中心———景德镇。 (三)商业 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 皇帝 中 央 文 化 百姓 群臣 地 方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侯 经济发展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与东厂 改革科举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