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07829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39789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部,PPT,29张,课件,挫折,发展
  • cover
(课件网) 社会主义的 发展与挫折 第18课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五单元 导入新课 思考 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东欧国家又发生了怎样的剧变呢? 普京曾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3 07-18 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4 07-18 社会主义 阵营 东欧八国: 南斯拉夫、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民主德国 拉美一国:古巴 亚洲六国:中国、 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5 07-18 6 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 7 07-18 经互会成立25周年邮票 经互会旗帜 经互会评价: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8 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推广: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10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的国家现状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材料: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如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内容: 结果: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发展重工业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人、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经济上: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 和“政治多元化”。 影响: 经济:总体效果不佳 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东欧剧变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东欧剧变的原因和表现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①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 ②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③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