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09683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658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课,明朝,统治,教案
  • cover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八股文》视频、《举子看榜图》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咏菊花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秋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是朱元璋起义时写的一首诗。《咏菊花》一诗充满豪气,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自主探究:为巩固统治。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导入二】 他出身贫寒,是中国历史一位极富争议的开国皇帝,他的身上豪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这位被凤阳花鼓广为传唱的朱皇帝,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希望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戏唱段 ●新课讲解 一、明朝的建立 1.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生: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师:那么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都城定在哪里? 生: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元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 起义 爆发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明军攻占元大都,元朝灭亡 3.师:想一想,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 生: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等。 师:建立明朝后,朱元璋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的?皇权加强的措施给明朝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 生思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行政机构(多媒体显示) (1)师: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他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①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②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2)巩固皇权 胡惟庸案:     蓝玉案: 官职:丞相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罪名:谋反 牵连3万余人 牵连1.5万人 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害功臣名将? 生:害怕功臣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教师指出:“胡惟庸案”是朱元璋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暴力行动。 师:行省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生: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它统一管辖区域内的行政、财政和军事事务,职权极重,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六部直属中央,达到了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出示图片: (3)废丞相,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