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19052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4-05-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9394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儒家思想,PPT,36张,课件,形成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形成的原因: ①经济: 时期, 崩溃; ②政治: 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 ”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 ”发展到“ ”,私学的兴起。 春秋战国 井田制 周王室 士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孔子的历史地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 (2)、孔子的主张: ①核心思想:“仁”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辨析比较: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内容不同。前者以封建道德为其基本内容;后者以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③礼:“克己复礼”、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雍也》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颜渊》 实质:西周的礼乐制度,恢复西周的社会秩序 礼的实质是什么? ④教育思想:万世师表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 断教育局面; 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和方法影响深远 材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⑤文化贡献:整理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3).评价: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①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②具有进步性: ③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史书记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探究: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春秋时期统治者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于支持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 儒家思想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2.孟子:(1)生平和地位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 (2)主张 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探究: 孟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