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昼长的计算 A A A A 2 2 2 1 7小时 A 2 2 2 1 7小时 昼长=7×2 =14小时 A A B A B 6点 A B 6点 12点 A B 6点 12点 A B 6点 12点 0点 A B 6点 12点 0点 A B 5点 6点 12点 0点 A B 5点 昼长= (12-5)×2 =14小时 6点 12点 0点 A C B 5点 昼长= (12-5)×2 =14小时 6点 12点 0点 A C B 5点 昼长= (12-5)×2 =14小时 6点 12点 同一纬度上的地点日出日落的地 方时相同,昼长相等 0点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应用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应用 (1) 根据昼长计算日出日落的时间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应用 (1) 根据昼长计算日出日落的时间 12±昼长/2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应用 (1) 根据昼长计算日出日落的时间 例: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5小时,则该地 _____日出,_____日落。 12±昼长/2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应用 (1) 根据昼长计算日出日落的时间 12±昼长/2 4时30分 19时30分 例: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5小时,则该地 _____日出,_____日落。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2) 比较两地日出日落的早晚 3. 应用 (1) 根据昼长计算日出日落的时间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分钟; 例:已知甲(40°N,110°E),乙(40°N, 115°E),丙(30°N,115°E)三地,且夏至日 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推算: 40°N 30°N 110°E 115°E 甲 乙 丙 甲、乙两地 位于同一纬线上, 则昼夜长短相等; 但甲地(110°E)在 乙地(115°E)的西 边,故甲地比乙 地晚日出,也晚 日落;根据两地 经度差计算出时 差,即 (115°-110°)×4分钟=20分钟。 40°N 30°N 110°E 115°E 甲 乙 丙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分钟; 例:已知甲(40°N,110°E),乙(40°N, 115°E),丙(30°N,115°E)三地,且夏至日 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推算: 晚20 晚20 (1) 甲地比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_____分钟; 例:已知甲(40°N,110°E),乙(40°N, 115°E),丙(30°N,115°E)三地,且夏至日 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推算: 晚20 晚20 同一纬度的两地,日出、日落的早晚取决 于经度位置的差异,东边的地点先日出,也先 日落。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___分钟; 例:已知甲(40°N,110°E),乙(40°N, 115°E),丙(30°N,115°E)三地,且夏至日 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推算: 40°N 30°N 110°E 115°E 甲 乙 丙 据已知条件 该日甲地的昼长 比丙地长56分钟, 而甲、乙两地位 于同一纬线上, 昼长相等,即乙 地的昼长比丙地 长56分钟;将56 分钟一分为二, 以正午12点分界, 则上午乙地比丙地多28分钟,即早日出28分钟;下午乙地比丙地多28分钟,即晚日落28分钟。 40°N 30°N 110°E 115°E 甲 乙 丙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___分钟; 例:已知甲(40°N,110°E),乙(40°N, 115°E),丙(30°N,115°E)三地,且夏至日 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推算: 早28 晚28 (2) 乙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___分钟; 例:已知甲(40°N,110°E),乙(40°N, 115°E),丙(30°N,115°E)三地,且夏至日 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推算: 早28 晚28 同一经度的两地,日出、日落的早晚取决于昼长的差异,白昼长的地点先日出,晚日落。 例:已知甲(40°N,110°E),乙(40°N, 115°E),丙(30°N,115°E)三地,且夏至日 甲地的昼长比丙地长56分钟,推算: (3) 甲地比丙地日出(早或晚) _____分钟, 日落(早或晚) _____分钟; 40°N 30°N 110°E 115°E 甲 乙 丙 从经度位置 看,甲地在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