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58658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九年级上册2.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共31张PPT)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3951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PPT,31张,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
  • cover
(课件网)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 鸦片战争后,救国道路探索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复习导入 背景 镜头1:百姓门户上的对联 镜头2:袁世凯祭天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同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社会状况依然混乱,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1.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过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1.兴起标志: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思想(民权、平等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2.指导思想: 民主和科学思想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都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 4.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大之父”蔡元培 “思想自由”: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透过这幅油画,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讲坛上的教授 当时北大教 坛中,既有旧式 的学者:刘师培、 辜鸿铭、黄侃等 人;也有新思想 的代表者:陈独 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等人。 1916年11月26日,主办《新青年》的陈独秀北上,此时正值接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物色文科学长人选。12月26日,蔡元培第一次造访陈独秀,邀请没有学位头衔的陈独秀主持最高学府的文科。陈独秀却没有答应,之后,蔡元培几乎每天都去看陈独秀,有时早上来得很早,陈独秀还没有起床,他就坐在房门口等候。蔡元培诚意拳拳,陈独秀最终只好答应了。 蔡元培不拘一格招纳人才的做法为北大招揽了一大批贤才,使北大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蔡元培“三顾茅庐”请陈独秀 2.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主要内容 1.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认为儒家学说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并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认为科学与民主同等重要,必须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鲁迅对旧道德、旧礼制批判最为猛烈。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主要思想 胡适 / 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系统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陈独秀 / 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号召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和通俗的新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 以辛辣的笔锋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推倒…贵族文学, 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