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2.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3.认识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有三个点:力点、支点和重点;并知道杠杆有的省力,有的不省力,有的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带钉子的木条 2.分组材料:杠杆尺、钩码以及实验记录单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咱班谁的力气最大? 那好,就请这位同学下来帮老师一个忙。这儿有块木板,上面有几个钉子,老师想把它拔下来,你来试试!(学生试试,老师再给一个工具)再试试?拔下来了,说说有什么感受?(生说) 那你知道,他为什么羊角锤很轻松就拔出来了吗?(学生回答) 没错,这确实是利用杠杆的原理。而这个羊角锤就是一个杠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杠杆的知识。(板书) 二、认识杠杆 1.学习杠杆首先得知道杠杆上三个点,哪三个点呢。来,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起钉子的过程。(边演示边解释)看,一个点就是支撑杠杆的点,也就是羊角锤,在哪里呢?(木板与锤接触)叫支点,另一个是承受重物的点,在这里谁是重物,所以钉子与锤接触的位置就叫重点,这最后一个点是谁呢,你来猜猜,应该在哪里?对没错,这个点就叫力点。来,让我们来看一下屏幕,支点、重点、力点,凡是杠杆,都一定存在着这三个点。这三点被称为杠杆的三要素。 2.你知道最简单的杠杆是谁吗?(生交流) 好了,大家来看,最简单的杠杆就是一根木棍,当它像这样的撬重物的时候,它就变成杠杆了。既然是杠杆,就应该有杠杆的三要素,谁来指指在哪呢?(生交流)(板书:简图) 3.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的位置变化吗?那重点和力点与支点有什么关系呢?(生交流:杠杆总是绕着支点转动的。) 没错,杠杆总是在围绕着支点转动,而且它总是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动力,它驱使杠杆转动,另一个是阻力,它就是阻碍杠杆运动的,就是指这个重物。 三、初步探究杠杆的特点 1.说了这么多,你想不想玩一玩杠杆? 那你能不能利用你的学习用品来做一个杠杆?(学生交流)。 2.看来,同学们都能自己做一个杠杆,老师这儿还有几点要求,来看看吧!谁来读一下(生读) 都听清了吗?那赶快开始吧,看有什么发现? 3.学生体验。 4.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生交流:有的时候省力,有的时候费力。 四、进一步探究杠杆的作用 1.那这只是咱同学的感觉,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作用,老师给你提供了杠杆尺。 2.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吧。杠杆尺,从名字上看,有尺子的特点,特别的是0刻度在中间,向左是12,向右也是12,它还是一个杠杆,支点在哪里呢?杠杆总是绕支点转动的,看看,是吧! 3.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2的位置2个钩码,这个位置就是……(重点)。要想使杠杆尺平衡,应该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不知道,可以怎么办?(钩码,测力计) 你觉得在右边几个格挂几个钩码呢?为什么?(生交流) 你现在想试吗? 好,开始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提醒大家。 (1)(我们规定一下)杠杆尺左边挂钩码的位置是阻力点,右边挂钩码的位置是用力点。(2)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3)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4)杠杆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每位同学都要记录下来。(记录单1) 4.好,请小组长拿出你们组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吧! 5.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