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70008

3.月是故乡明 课件(37张)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33580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月,故乡,课件,37张
  • cover
(课件网)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导入新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思考】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为什么? 【思考】在中国传统诗词里,还有哪些是借月来传情的? 3 月是故乡明 检查预习 徘徊 ?篝火 萌动 点缀 瑞士 莱蒙湖 燕园胜地 徘徊 燕 yàn:指鸟类时 yān:燕京 燕国 检查预习 烟波浩渺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选择感兴趣的词语,想象描绘的情景。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检查预习 课外你还搜集了关于季羡林的什么资料? 通过读课文,你对作者的经历有什么了解?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聊城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十数种语言。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检查预习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月是故乡明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检查预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作了简单解释。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是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首尾呼应,抒发情感。 检查预习 批注自学 1.自由读,思考:作者对童年时的故乡有什么回忆? 2.作者是怎样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不明白和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 重点探究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重点探究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你有什么体会? 数星星 抓知了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重点探究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