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的净化:过滤柱 ———基于基础型课程的STEAM课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基于六年级第二学期牛津上海版《科学》中“水的净化”的基础性课程,开设的STEAM课程。“水的净化”中对过滤法的教学要求是初步学会过滤的实验技能,对过滤的原理并没有展开。因此本节课想以STEAM课程的形式针对过滤原理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通过提出问题、改进设计、合作交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学生在前一课时学习了过滤法的操作技能,并没有很清晰的明白其原理,这一课时将地点设置在生态园,创设情景“净化生态园的水池”,提出项目“制作过滤装置”。课程内容包含角色分配、绘制设计图、制作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比赛、小组交流展示,期望达成STEAM课程中对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中各自分配的角色完成工作,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过滤装置,从实践中理解过滤的原理。 3.通过小组活动、交流和分享,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在合作、探究、交流中理解过滤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希沃电脑、活动卡、角色卡、实验记录卡、水池水、卵石、碎石、粗砂、细砂、纱布、棉花、针筒、镊子、剪刀、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展示生态园水池水。 提问:如何得到较纯净的水? 总结滤纸过滤的原理。 提出项目:帮助生态园制作过滤装置,净化水池。 交流水的净化方法。 交流滤纸过滤的原理。 明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 通过过滤法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过滤制作 活动一:角色分配 小组组员角色分配,明确每个角色的工作内容。 (计时1min) 活动二:绘制设计图 组织进行过滤装置设计,完成设计图及设计思路。 (计时5min) 活动三:制作过滤装置 组织小组合作制作过滤装置。 (计时4min) 活动四:小组比赛 组织进行过滤实验,考察装置过滤性能。(计时30s) 收集实验记录,进行比赛排名。 活动五:小组交流 组织交流实验结果,分析。 提问:你认为你们小组的作品还有什么缺陷?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活动一:角色分配 认领角色卡,明确角色任务。 活动二:绘制设计图 由设计师主导,结合组员意见,进行过滤装置设计,完成设计图,填写设计思路。 活动三:制作过滤装置 由制作员主导,小组合作,按设计图制作过滤装置。 活动四:小组比赛 实验员进行过滤比赛,记录员记录30秒内过滤的水量和清澈度。 活动五: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改进方案。 解说员带着作品和设计图上台阐述设计思路,交流改进措施。 以STEAM课程形式开展过滤制作活动:角色分配、绘 制设计图、制作过滤装置、进行过滤比赛、小组交流 展示。 小结 影响过滤柱过滤的两个因素:1.?材料摆放顺序(速度);2.?孔径大小(清澈度) 介绍生命吸管。 过滤装置的设计由上至下为由粗到细时效果最好。过滤的孔径越小,可以过滤的颗粒越小。 了解生命吸管。 过滤原理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