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71604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 6.3.2 蒸发与蒸腾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84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牛津,上海,科学,六下,6.3.2,蒸发
  • cover
蒸发与蒸腾 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后,把生活中常见的蒸发与蒸腾现象进行介绍,是将之前的理论研究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在有了一定基础知识后,本课的任务不仅是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更多的是放到科学素养的培养上———设计并进行简单的探究实验;用微观理论解释现象本质(用粒子理论解释影响蒸发的因素),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在科学思维、动手与合作的能力提高要求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蒸发活动,知道蒸发现象,并能区别蒸发与沸腾现象。 2.通过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活动,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用控制变量的方 法设计科学探究实验的能力和思想。 3.通过粒子模型解释活动,理解各因素是如何影响水蒸发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表达交 流能力。 4.体会蒸发、植物蒸腾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蒸发现象,理解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2.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并实施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找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 1.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实施并设计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找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2.用粒子理论解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 器材:活动1:水(或酒精)毛笔 活动2:玻片,取暖器(或白炽灯或酒精灯),带胶头滴管的滴瓶(盛水),滤纸,坩埚钳,吹风机,玻璃棒 活动3:图片(或视频) 活动4:天竺葵,无色透明塑料袋(课前完成) 五、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蒸发 活动目标: 观察蒸发现象;例举蒸发现象,归纳蒸发概念,体会蒸发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通过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认识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用粒子理论解释蒸发现象。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蒸发现象,发什么了什么现象,交流 其中的物态变化,判断是否是沸腾现象 ◆例举在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回忆沸腾现象,比较沸腾与蒸发的区别。 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 沸腾:沸点时才发生 ◆用粒子模型解释蒸发和沸腾。 演示蒸发现象:用毛笔蘸液体在黑板上 写几个字,思考其中的物态变化。 ◆引出蒸发,归纳蒸发概念。 ◆请学生举例,并适当补充 引导学生从温度、发生变化的部位等方 面进行比较。 ◆对沸腾的粒子理论进行复习后,对照比 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引导学生用粒子理论来理解蒸发。 活动二(1):猜测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知识经验,推测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猜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交流:各自猜测的因素,并说说作出这种 猜测的一些依据。 ◆对猜测的因素进行结果的假设形成几个 课堂可验证的探究活动。 ◆晾晒湿衣服的实例提出探究的主题 ◆应鼓励学生积极猜测,注意有依据 ◆分析,交流猜测的因素,排除无关的猜测。 ◆猜测中有超越学生水平或实验条件限制,予以说明解释,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二(2):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活动目标: 1.?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设计,知道控制变量法和设计对照试验; 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将得出结论与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积极思考老师的实验设计,并实时指出 不足。初步理解对照组的目的和控制变量法。 ◆实验组、对照组:“空气流通”是变量, 其它条件相同 ????观察、记录现象 结论:空气流通可以加快蒸发速度。 ??◆模仿老师的设计,小组自行设计实验 方案验证另两个假设。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开展实验。 ◆实验组、对照组:“温度”是变量,其它 条件相同 ???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结论:热(温度高)可以加快蒸发速度。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组、对照组:“液面 面积”是变量,其它条件相同 ?????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结论:液面面积大可以加快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