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摆》一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一切都在运动中》、《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方式》、《小车的运动》构成了“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属“物质世界”范畴。《摆》这一课重在进行科学探究,是针对一种物体的具体运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探究活动中揭示出“摆”这种常见运动中的控制因素。本课通过做摆,认识摆的运动特点,指导学生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带领学生再一次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再一次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来收集证据,验证假设。此外,教材还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摆的长度,努力使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规定的次数相符,在不断尝试调整中巩固“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这一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并能够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 在学生眼里,对于“摆”并不陌生,因此,每个学生都“蠢蠢欲动”,好好抓住机会表现自己,但学生也可能会因此而出现分工合作上的分歧,教师需要及时做好巡视辅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能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精确的结论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教学难点:学生会自己设计、完成变量控制实验,知道精确的结果需要反复测量;能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科学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荡秋千吗?(生:玩过)你们瞧,这有两个小朋友也在荡秋千,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2、提问:甲乙两个秋千摆动的快慢相同吗?(生:不同!)为什么摆动的快慢不同呢? 学生回答:因为两个秋千的长短不同; …… 3、谈话: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究竟谁对谁错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4、讲述:在科学中,把像秋千这样来回摆动的装置叫做“摆”。(PPT)摆的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摆。(板书) 5、教师介绍摆的组成:支架、摆线、摆锤,并介绍“摆线长”和“摆角”(摆线可长可短,摆锤可轻可重,摆角可大可小)。 6、(出示组装好的摆)谈话:这就是一个摆,(指定一个学生来说说各部分名称)你们要学会数摆摆动的次数,摆往返一回才算摆动一次。 7、教师摆动摆,学生练习数数。 二、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做出猜测: ①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摆的快慢(板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谁来说说你猜测。 ②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生:与摆锤的重量有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的角度有关……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比如说:摆锤越重,摆得越…… 2、实验验证 1 提问:摆的快慢真的与这三个因素有关吗?(板书:?)怎么办?(生:做实验) 2 讲述:没错,我们的猜测要靠实验来验证。可是我们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分配下研究工作,1小组,研究“摆的角度”;2小组,研究“摆线的长短”;3小组,研究“摆锤的重量”,明白没有?(生:明白了) 3 谈话:实验之前,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4 (PPT)教师讲解各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温馨提示。 1.合理分工(计时、操作、数数、记录),团结合作、相互帮助。 2.小声数数,避免影响其他小组。 3.每次实验测算时间定为10秒,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