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76859

苏科版七下数学 12.1定义与命题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10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科版,七下,数学,12.1,定义,命题
  • cover
12.1 定义与命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并能初步对命题的真假性作出判断.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 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时,能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新课引入一对父子的谈话爸爸,什么叫法律?法律就是法国的律师。那么什么是法盲?法盲就是法国的盲人 兴趣盎然,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探究1(1)你能举出几个我们学习过的名称或术语的定义吗?(2)概括定义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进行描述或作出规定就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参考答案:见课件 学生回忆这些概念的定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是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从数学问题中引入定义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对一些名称或术语下定义的必要性 合作探究2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今天是晴天;(2)若a2=4,求a的值;(3)若a2=b2,则a=b;(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6)是无理数;(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提问:3.总结.(1)命题的概念;(2)命题的特征.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参考答案:见课件. 上述表述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一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另一类没有对某一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引导学生通过这两类(命题与非命题)具体例子的辨析,了解什么是命题。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有的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有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如:3是无理数,这个句子的判断是错误的,学生可能会误以为这样的句子不是命题,做出判断的句子都是命题,不论判断是否正确.所以命题的特征有三个,即:是句子、有判断、有对错。 师生交流1.提问:观察上题的(1)、(3)、(6)、(7),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2.概括:在数学中,命题一般可看作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前面是条件部分,后面是结论部分. 师生共同小结命题的结构特征. 例题:找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对顶角相等;(2)π是无理数(3)同角的补角相等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1)对顶角相等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由于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学生可能会把这个命题分成“对顶角”和“相等” 两部分,认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是“对顶角”,结论是“相等”,实际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画出这个命题的相关图形,于是就有了与上面不同的表述。比较这两种不同表述,前一种条件和结论都不完整的句子,显然不如后一种表述清楚准确,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再写出条件和结论. 合作探究31.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 (1)如果a、b两数的积为0,那么a、b两数都为0;(2)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和为180°;(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5)有公共端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2.追问:以上各个命题作出的判断正确吗?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2)、(3)、(4)条件成立时,结论也成立,它们是真命题,而(1)、(5)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都成立,所以(1)、(5)是假命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1)条件:a、b两数的积为0;结论:a、b两数都为0。(2)条件: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和为180°。(3)条件:两直线平行; 结论:同旁内角互补。(4)条件:两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