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91763

部编语文八下教案11.核舟记(2课时)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430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八下,教案,核舟,2课时
  • cover
11核舟记 教学目标 课题 核舟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家。其一生短暂,著有《茅檐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此枚核舟为王叔远晚年作品。 读准字音 洢(yī) 器皿(mǐn) 罔(wǎnɡ) 贻(yí) 轩敞(xuān chǎnɡ) 峨冠(é) 矫首(jiǎo) 黍(shǔ) 八分有奇(jī) 夷(yí) 箬篷(ruò) 糁(sǎn) 髯(rán) 衣褶(zhě) 袒(tǎn) 诎(qū) 椎髻(jì) 壬戌(rén xū)甫(fǔ) 篆章(zhuàn) 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同“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古今异义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 今义:向远处看) 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 今义:属于)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 今义:单的,不成对的) 其两膝相比者(古义:相互靠近 今义:比较)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长 今义:修理) 一词多义 43434085725奇 明有奇巧人(形容词,奇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名词,零数) 43751580645为 为宫室(动词,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动词,是) 440690111760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一头)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直) 447040100330可 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助,可以) 词类活用 卧右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箬篷覆之(名词做状语,用箬篷)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做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做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表判断) 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其”前省略介词“于”)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 倒装句: 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两膝者”) 细若蚊足(状语后置,应为“若蚊足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向我们展示了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 新课展开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