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新探索 --《实话实说话“流行”》 一、课题 综合探究九———《实话实说话“流行”》 二、教学目标: 1.目标背景分析(教材浅析):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逐渐意识到教材并非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从老师、同学、社会、家庭等多种渠道学到许多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既定内容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生成许多新知识。 本课从张晓一家对摇滚音乐的讨论谈起,意在表明青少年与长辈之间对流行音乐的不同看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流行与经典。看似浅显的课标和教材,但如果把握不好,整堂课就很容易变成一堂“流行的欣赏课”。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后,本课意从三个层次进行设计:第一,感受时尚与流行;第二,理性看流行,分析其利弊,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接受;第三,探讨流行与经典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流行”事物,学生感受时尚和流行。(设计意图:根据课标7-1让学生感受和思考人的认识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有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的影响。同时又意在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的探索和实践,对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帮助。) (2)通过小品、漫画欣赏及讨论,理解不同的年龄群体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是存在差异的,并尝试分析原因,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流行。(设计意图:在紧密结合课标7-2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和课标7-3比较自己与他人、团体或媒体对某一问题意见的差异,尝试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探究流行事物的利弊和如何对待流行事物等,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过程性和创造性。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3)用身边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现象,分析流行与经典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设计意图:教学生活化。本环节设计接近实际生活,学生熟知的事物,力求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同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深入浅出。)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性的看待流行。 难点:感受流行与经典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多媒体展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适当引导、评价。 2.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各种与时尚和流行相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3.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播放]:小品《小草》,引出“实话实说话流行” (2)探究新课: 感受时尚与流行: a)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b)播放歌曲:《双截棍》、《二泉映月》; c)让学生欣赏二首乐曲,实话实说更喜欢更感兴趣的是哪一首?并根据自己的选 择写出喜欢或感兴趣的理由。 理性看待流行: a)欣赏小品《追星族》。 b)展示漫画。 c)展示几组时尚前卫的照片。 [说出你的想法]: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会不完全相同? [相互启迪]:1]除了影视明星,科学家、体育健将等是明星吗?你能列举几个吗? 2]谈谈流行对我们青少年的利弊。 3]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流行的东西呢? 明确: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应有选择地追求,择善而从。 [过度性提问]: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否只需要流行一时的“快餐文化”而不需要 长期流行的经典作品? 如何看待经典与流行: a)[请你判断]:让学生说出哪些是经典作品,哪些是流行作品? b)边欣赏边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议一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苏轼所写的词,为什么到今天还是深受大家喜爱? d)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经典与流行?用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 课外延伸: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流行”的话题,题目自拟。 四、教学实录(片段) <片段1>(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