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走迷宫 课题:机器人走迷宫(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章第3节第1课时。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应用,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本节的内容是对前期学习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迷宫类的创新主题活动打下铺垫。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与合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编写的基本技能,对机器人充满好奇与兴趣,通过前面一段时间机器人的学习,接触了多种传感器,对它们的使用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将继续使用红外传感器,通过动手搭建迷宫机器人,类比人通过双臂摸索走出迷宫的过程,理解“趋近”式问题的处理方法,理解“左手规则”设计机器人走迷宫的程序。 三、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红外传感器,掌握红外传感器在机器人走迷宫活动中的应用;理解“趋近”式处理方法;运用“左手规则”,设计机器人走迷宫程序;灵活使用条件语句的嵌套;通过观看机器人走迷宫视频,类比人,整体把握机器人行走的行为;通过教师讲解与动画演示,理解“趋近”式处理方法与“左手规则”;通过对机器人走迷宫过程的分析,能够灵活使用条件语句的嵌套编写程序;通过项目学习和小组合作,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作的热情;能够分析干扰因素,反复调试,优化程序,让机器人更准确地完成更复杂多样的走迷宫任务。 四、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理解“趋近”式处理方法。 (2)理解“左手规则”。 2. 难点 (1)分析机器人走迷宫的过程。 (2)利用条件语句的嵌套,编写机器人走迷宫程序。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七、课前准备 开源机器人、xDing编程环境、迷宫场地、PPT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机器人走迷宫视频 1.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1)提问:走迷宫是很有趣的游戏,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中,你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走出迷宫呢? 学生思考、回答。 (2)类比:人———通过双手不断触摸的方式寻找行走路线。 机器人———安装传感器,像人一样沿着墙壁走出迷宫。 学生思考:传感器的选用、安装位置。 2. 设计意图 播放机器人走迷宫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本节课要实现的目标,同时方便学生观察机器人行走的过程。 (二)项目分析 1.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1)传感器的选用 红外传感器 工作原理:由红外发光管发出红外线,接收管检测是否有反射光,由此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图1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 (2)算法分析:“趋近”式处理方法 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检测到有墙壁时,必须向偏离墙壁的方向行走;检测不到墙壁时,再折向墙壁行走,以控制机器人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如此反复,完成行走任务。 (3)机器人行走方案 我们可以设定机器人沿左侧墙壁或者沿右侧墙壁走出迷宫。即左手规则和右手规则。 (4)沿左墙走示意图 图2 沿左墙走 2. 设计意图 (1)回顾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加深对红外传感器应用的理解。 (2)通过演示讲解,学生初步了解“趋近”式处理方法。 (3)学生了解“左手规则”。 (三)结构设计(实验准备) 1.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1)红外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左手规则”) 机器人的正前方和左侧方分别安装红外传感器就能检测其正前方及左侧方是否有墙壁。 (2)搭建机器人 图3 搭建机器人 注意:正前方的红外传感器接在扩展板接口1; 左侧方的红外传感器连接在扩展板接口5; 两个传感器相距8cm 左右。 2. 设计意图 (1)通过前面环节的分析思考,知道使用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以及安装位置。 (2)小组合作,组装机器人,图片中给出的结构件仅供参考,学生可以自由组装,在有限时间里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