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01594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素材(2课时,27+21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2次 大小:89162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PPT,27+21,2课时,素材,课件
    (课件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第2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 CONTENTS 教学目录 助学资料 01 精读课文 02 课堂小结 03 跟踪检测 04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他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诗作气势豪迈,语言变化自如。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有《岑嘉州诗集》传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卷网-1981年版)。行军,行营、军营。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原诗注:“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年(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强①欲登高②去 ,无人送酒③来。 ①强:勉强。 ②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③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遥怜故园菊,应傍④战场开 。 ④傍:靠近。 (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首句以“登高”二字照应标题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歌的时间背景———重阳节。一 个“ 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 次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实际上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其中的惆怅、凄凉之情难以言表。 诗文赏析 精读课文 第三句由前两句对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遥”字,表明诗人和故园长安相隔很远。以“故园菊”代指故园长安,且与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令相契合,形象鲜明,具体可感。 最后一句承接前句,是想象之景,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寂寞地开着。在这里,“故园菊”寄托着作者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文赏析 精读课文 这首诗写得平直朴素,实则构思精巧,耐人寻味,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又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诗文赏析 精读课文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重阳节勉强想去登高而又无人送酒的感慨和对故园菊花的思念,流露出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诗文主旨 课堂小结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以写边塞诗知名。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诗选自《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卷网-1984年版)。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本诗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回乐烽①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①回乐烽: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不知何处吹芦管②,一夜征人③尽望乡。 ②芦管:芦笛。 ③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不知何处吹起芦笛,惹得征人们一夜都在望乡。 诗文探究 精读课文 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