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02557

中考复习古代诗歌赏析专题精讲与满分特训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10240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考,复习,古代诗歌,赏析,专题,精讲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复习古代诗歌赏析专题精讲与满分特训 知识精讲 文体知识清单 表一古代诗歌基本知识 概念 主题(主旨) 主题(主旨)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 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 意象 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心中的物象。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在特 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 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文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 观色彩。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作者情感而有所变形的物象 意境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 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如:雄浑壮丽、苍凉、恬淡闲适、雄奇瑰丽、清新自然、沉郁悲凉、萧瑟凄 凉、苍茫、高远等。中考试题中的“画面描述”题便是考查对意境的把握(提示:意象是意境构 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便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分 类 从形式上 诗 ①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②乐府诗:歌、行、吟、引、曲 ①律诗:五律、七律、排律;②绝句:五绝、七绝 词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曲 ①小令;②套数 按题材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怀古诗、宫怨诗等 按表达方式 叙事诗、抒情诗(一说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写作 手法 (表达 技巧) 表达 方式 抒情 直抒 胸臆 即直接抒情。作者不借助于任何事物,而是直接鲜明地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 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 寓情 于景 间接抒情的一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是一种间接而含蓄 的抒情方式。其特点是:表面写景,实质写情,所表达的情感不直接写出来。如《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 借景 抒情 间接抒情的一种。借景抒情即借助于描写的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其特点是:景、 情都明确地写出来。如《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描写 景物 描写 对景物的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如《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 平云脚低" 细节 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这种表达方式一般只在长篇叙 事诗中,如《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描 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马致 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 议论 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叙事 这种表达方式较为少见,常见于长篇叙事诗中,如《木兰诗》《卖炭翁》等 写作手法 见[表二] 修辞方法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的作用。如“布衾多年冷似铁”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 此而意在彼。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 事物的作用。如“瀚海阑干百丈冰” 写作 手法 (表达 技巧) 修辞方法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感时花溅泪”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