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章 生物圈 在地球表层存在的内部自动平衡中, 生物界起了关键性的积极作用。 ———盖雅假说 生物界 生物与环境 种群与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 生物界与生物圈 生物界: 植物界、动物界。 生物圈: 地球表层已知的分 布范围 生物界的组织水平 地球上的生物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组织水平。 从大分子有机物开始到生物圈,复杂程度逐级增加。 大分子 细菌 组织 器官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 生物学 ——— ——— 生态学——— 微观 宏观 当从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较高层次时,生命组织 便会出现前一级所不具有的新性质和特征。 生物与环境 生物存在于地理环境之中,它们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中始终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经常不断地与环境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新:从环境中吸取能源和营养物质,建造躯体。 陈:把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排放到外界环境中,才能维持 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后代繁殖。 因此,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环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正是地球上的环境复杂多变,导致生物界面貌的多样性。。 同时,生物(特别是群体)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例如,20亿年前元古宙原核生物(海生藻类)的繁盛导致还原大气圈演变为氧化大气圈。现代植树造林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改造沙漠。 盖雅假说 ( Gaia hypothesis) 20世纪70年代英国地球物理学家J.E.Lovelock提出生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Gaia的名字,提出盖雅假说。 地球形成以来的46亿年中太阳辐射强度增加了约30%(其中5%增加于显生宙)。从理论上,太阳辐射强度 10%就足以引起全球海洋蒸发干涸或冻结成冰。 地质历史中虽然发生过大冰期和暖热期的交替,但地表平均温度变化仅在10 C 。 地球上存在某种内部自动平衡(homeostasis),其中生物界起了关键性的积极作用。 生态因素: 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包括日光、热、水、风、矿物盐类和其他生物等。 地形、海拔高度等则属于间接起作用的因素,通过改变气候、土壤等条件而 对生物产生影响。 生境: 生物或其群体居住地段所有生态因素的总和。 限制因素: 地球上各种生态因素的变动幅度非常广阔,每种生物的适应范围却有一定限度。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素的量/质>或<生物的忍受临界值时,这种生态因素称为限制因素。 ( 据Shelford, 1911转引 ) 生物的适应性 定义: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植物的根、茎、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态。 枯叶蝶的拟态,鱼的颜色肚白背黑。 是在长期生存斗争中通过自然选择的结果。 (引自潘树荣等, 1985) 叶修 兰花螳螂 南天山山麓的旅游热点 新疆温宿地震成因的神木园 不同水生生物对酸碱度的适应性 --谁是大灾变后 地球上的幸存者? 5.6 生物的指示现象 (biological indicator) 定义:根据生物种(种群)、或生物的某些特征,来确定地理环境中其他成分的现象。 固定生长的植物、珊瑚对环境的反映最为灵敏。 树木年轮能显示温度、降水量年际变化和太阳黑子周期。 地质指示现象:安徽铜官山的铜矿分布区盛长“铜草”(海州香糯)。 珊瑚礁生长在热带(水温20℃±) 、清澈、浅海水域。 铁芒萁 针茅 生物界 生物与环境 种群与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 种群 种群:占据一定环境空间的同种生物的个体群。 具有新属性: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分布格局和仅限某些动物种群的社群结构等。 种群是物种存在、进化和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