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量家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使学生能通过实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已有分类标准判别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 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 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动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表现形式的角度初步构建学生自己的能量体系。 难点:对能量、化学能等概念的正确意会。 三、学情分析 “能量家族”是湖南科学技术-出卷网-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中的第一课。本课是单元的总起,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需要学生建立的一些能量概念有:机械能、热能、化学能,还要把过去已学的能量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声、光、电、磁)统一到“能量”大概念之下,然后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自然过渡到对能量转化问题的思考。教材按照“突破难点初识能量”--“依据标准再分能量”--“情境判断研究能量”的顺序编排了“蓄势待发的能量”、“各种各样的能量”、“厨房中的能量”三个活动,旨在引领学生认识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能根据已有标准判断、分类,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小石块,木板,玩具小鸭子。 2.学生准备:弹簧,注射器,橡皮筋,气球,各种玩具,实验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掰手劲(出示游戏规则)。 2、请学生谈谈感受。 3、请同学来欣赏两幅美丽的图片。 (1)、这两幅图是什么内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同学们在放风筝、运动员在踢足球) (2)、怎样使图片中的风筝、足球运动呢? (风筝利用风的力量、运动员用力踢足球让它们动起来) 3、这种力量就是书上所说的能量,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能量的一些知识(板书:能量) 二、初步认识能量 1、启发提问:对于能量,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们提的问题真的很棒,很遗憾今天老师无法给你们一一解答,今天我和同学们主要探讨两个问题,请看大屏幕。一是能量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使物体具有能量?二是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有哪些?) 2、首先请看老师手里拿的(小汽车)是什么? (1)现在老师把它放到桌面上,松手,你们猜,它会动吗?(没动。) (2)我现在把石块放到斜面上,再松手,你们猜,石块会动吗? (3)谁来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呀? (斜面上的石块储备了能量,所以它就可以动起来。通过改变一些物体的位置可以让它储备能量。) 3、看,这又是什么?(出示玩具小鸭子) (1)我同样把它放到桌面上松手,它会动吗? (2)你们谁会玩,让它动起来。(旋转了玩具上的发条) (3)你旋转发条有什么作用呀?(由学生提问) (通过旋转发条也可以让玩具储备能量。) (4)那它为什么运动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 (能量在运动的过程中被释放完了,能量可以储存,也可以被释放。) 4、请你欣赏“蓄势待发”的能量。 5、通过对刚才这一组实验的观察和思考,你们知道能量是什么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出示幻灯片:齐读。(板书:能量是指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一种力量。) 三、初步感知能量的存在及储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一开始是没有储备能量,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让它们储备能量,这样它们才可以正常的“工作”或运动。今天老师不是让你们也还带来一些物体,也是没有储备能量的,赶紧拿出来想办法让它们动起来或者工作起来吧。 2、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先看大屏幕,明白实验目的,请一位同学大声的读一下。 (实验目的:想办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