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19597

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课件(共159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37678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中考,北京市,PPT,159张,训练
  • cover
(课件网)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第1讲 审题 简言之,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研究作文题。审题的目的是通过对作文题的分析,正确立意。这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写作的破冰之旅。 审题目,揣摩词语抓关键 对题目的审断往往有这样的规律:标题的字数越多,限制性越强;标题的字数越少,自由度越大。比如“我的视线”就比“视线”多了“我的”这一限制,前一题只能以“我的视线”为主体,后一题则可以写任何人的视线。审题之难,不在审断大致的写作范围,而在准确把握题意重点。这种把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写作技法指津 (一)了解作文题目的特点。 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或话题,如果能够仔细推敲揣摩,找出题眼或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题目的要求,正确立意。作文题的题目及相关的话题、材料、写作要求、提示语等往往是对写作的限制。这些限制一般包括:文体、话题、人称、数量、时间、空间、中心等。各地中考作文题的题目常常会有一些字、词、词组等,从数量、时间、地点、方位、范围、人称等几个方面对写作进行限制。同学们想一想《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奇事》这个作文题目,有哪些信息? 限制了写作对象:事。 限制了写作数量:一件事。 限制了取材范围:校园里的事。 限制了文章中心:奇。 限制了文章体裁:记叙文。 再想一想《又唱起那一首熟悉的歌》这个作文题目,有哪些信息? 限制了写作对象:歌。 限制了写作数量:一首。 暗示了文章线索:一首歌。 限制了取材范围:熟悉的。 限制了文章中心:以回忆观照当前。 限制了文章体裁:记叙文、散文。 相比较第一个题目而言,这个题目还强调了思维方式,即关注“歌”的象征义或比喻义,或者“歌”所附带的人物、事件。 (二)寻找题眼或关键词语。 1.从语法角度为题目划分结构,发现题眼。 偏正短语型的题目:中心词往往是写作的对象,起修饰限制性的形容词、副词往往就是题眼,至少也体现出对题目的特殊要求。比如2016年北京卷《奇妙的实验室》,写作对象是“实验室”,题眼是“奇妙”。 动宾短语型的题目:宾语往往是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就是题眼。如《顶出一个春天》,“一个春天”是写作的对象,而“顶出”便是题眼。 主谓短语或句子型的题目:主语或宾语往往是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充当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等一般就是题眼。如《彼岸并不遥远》,“彼岸”是写作对象,作文的重点应该落在“并不遥远”上。 如果是“材料+命题”式的命题作文题目,除了分析其短语结构,还不要忘了对材料的审读,因为对材料全面而准确的审读不仅有利于考生对其内容和主旨的把握,而且还能提供考生构思作文的角度。 2.关注题目的“枝叶”。   所谓“枝叶”,是指题目中的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虚词。当题目中出现“最” “也”“还”“更”“其实”等修饰词时尤其要注意,它们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体现着隐性的要求。如题目“我也爱这里的风景”,副词“也”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它意味着必须是建立在其他某个人“爱这里的风景”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我的“也爱”。如2019年北京卷《我终于回来了》,其关键词即写作中的重点应落在“终于”上,这二字隐指在某一过程中曾遇到挫折和失败,可自己努力不懈,最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可见,拿到作文题目后,我们必须首先找限制词,明确有哪些限制,明确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具体如下表: 数量(指多少) 几个、几件、几种等 程度 更、非常、渐渐、终于 频率 再、又、也 时间(指什么时候) 哪时、哪天、过去、现在、未来、周末等 地点(指什么地方) 家庭、校园、公园等 方位(指方向位置) 前、后、中间、左、右等 范围(指界限,限制) “在……中”“在……上”“初中生活”等 人称(指称呼) 此、彼、我、你、他等   以副词为例,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