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19610

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议论文阅读课件(共88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5734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
  • cover
(课件网) 议论文阅读 三、[2017·北京第17~19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 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1.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   和    。(2分)?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 [答案]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对中心论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分论点来分析,文章从个人和群体两个方面论证了个人和群体对自己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的坚守和付出,这两个分论点的关键词就是中心论点的关键词。 2.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答案] [丙] [解析]从文章的结构上来分析,横线处所填句属于过渡句。在选择的时候,考虑要承接上文的内容,同时又对下文有引出的作用。上文说的是关于个人,下文说的是关于群体,范围有所扩大,但论述的都是“坚守”,所以用“不仅……也……”的递进式的关联词合适,很容易能选出答案。 3.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4分) [答案]示例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红岩》中的江姐。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至死都没有泄露党的秘密,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对自己信念的坚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认为: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自己的梦想,我们都应该为之全力以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该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 示例二:这句话让我想起《史记·伯夷列传》中的伯夷和叔齐。 两人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不愿为争夺王位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