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26469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共22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6287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苏教版,人类,PPT,22张,认识,原子结构
  • cover
(课件网)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图1 硅晶体 图2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的硅晶体表面 图3 氦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⒈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 奠基人,他认为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⒉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 。 ⒊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 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子,他认为 ,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⒋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 和 ____ 构成的, 带正电荷,位于 ,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 上绕核作高速运动 ⒍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提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_____ 描述核外电子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 + 15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K层 L层 M层 2 8 5 原子结构示意图 K L M N O P Q 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把原子核外分成七个运动区域,又叫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表示,分别称为K、L、M、N、O、P、Q…,n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远,能量也就越高。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层序数(n) 1 2 3 4 5 6 7 符号 能量大小 距核远近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然后由往外,依次排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能量最低原理) 先排K层,排满K层后再排L层,排满L层后再排M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4、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 (1)稳定结构: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 (如He、Ne、Ar等) (2)不稳定结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转化或容易得到电子转化最外电子层上为8(有些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如,失去: Na、Mg、Al 得到:F、O、Cl) +12 2 8 2 失去电子 +12 2 8 Mg Mg2+ +8 2 6 +8 2 8 得到电子 O O2- 结论 1、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的数目。 Mg Mg2+ 失 2e- (带2个单位正电荷) 2、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的数目。 O O2- 得 2e- (带2个单位负电荷) 问题解决:氧化镁的形成 宏观:氧气和金属镁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是氧元素与镁元素相结合的产物。 微观:每个Mg失去2个电子形成与Ne一样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Mg2+,每个O得到2个电子形成与Ne一样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O2-,带正电荷的Mg2+与带负电荷的O2-相互发生电性作用,形成稳定的MgO.如下图 Mg O +12 Mg2+ O2- 结论: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小于8个时,在化学反应中总是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⒈金属单质Na、Mg能分别与非金属单质O2、Cl2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氯化物,请写出这些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 ⒉根据Na、Mg、O、Cl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电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