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让学生阅读课本图:5.7分析三个实例并回答课本的三道思考题 请同学们回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特定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读图思考: 读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b例的原料地在国外、产品市场在国内;c例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原料地在国内 a例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例主要是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c例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3、目的:?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原料、交通、动力、科技等。 图5.8 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 图5.8 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 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包括农民工);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市场因素 企业原先市场 企业开拓市场 图例 企业 产品 贸易壁垒 1.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 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 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 二、案例分析--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问:如果你们想办企业,你们的 目的是什么?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复杂,其中有三个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国鼓励、引导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东、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和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机会,发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