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46024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三)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1888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西省,2020届,高三下,三下,学期,调研
  • cover
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三) 语文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到文化传统,人们一般会如此回答:文化传统是一种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传习下来的稳定、固化的东西。然而,如此理解的文化传统是即成的僵死的、无生命的存在,就如同考古对象一样,所谓文化传统只是一种逝去历史的文化遗存,一种文化的“木乃伊”。从时间的存在维度上来看,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中,这种通常的理解,是把文化传统界定在“过去”的维度中:所谓文化传统就是已经“过去”的给定存在。这种理解必然产生两种接续下来的结论:其一,把传统当作已经定型的,不再生长、变化、发展的存在,文化传统犹如古希腊哲学理解的世界本体,被当作变中之不变的“实体”;其二,以“过去”的文化传统作为固定的范型,用以衡量“现在”和“未来”,把“现在”和“未来”统统注入“过去”的范型里,使之成为“过去”的复制品且无限地复制下去。在实践上,这种理解必然导致崇尚“过去”的文化“原教旨”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面对这样的“文化传统”,我们就会只有简单的继承而没有创新。 当然,笼统地说,文化传统确实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东西”。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基本经验和生存方式。但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经过世世代代不同文化承担者的阐释,以及其他文化传统的作用和影响,就会出现传统延传的文化变体,即不同的阐释“文本”。文化传统的变体是相对于文化本体而言的,但是文化的变体和本体之间并没有绝对清晰、不可逾越的界限,对本体的阐释形成了变体,而变体又丰富了本体并转化为本体。每个时代都存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诠释“文本”即文化变体,这种绵延不绝的文化变体系列本质上就是文化本体,换言之,就是文化传统本身。正是这种文化传统的本体与变体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打破了文化传统的固化结构:文化传统的变体不断地改变着传统本体的面貌和内涵,使传统本体处于流变的过程中。这一辩证过程使文化传统活化,赋予传统以一种生命的性质,使文化传统成为不断发展、不断生长的绵延不绝的生命之流。这就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所说的对传统的阐释过程,亦即“视域融合”过程。 所以,文化传统并不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是已经形成的、过去了的既定存在。恰恰相反,文化传统是既成文化和未成文化的统一,易言之,是以它“过去”为基础、“现在”为问题源和背景、“未来”为本位的统一过程。中国文化传统同样呈现为中国文化本体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文化变体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促使中国文化传统的不断生长。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个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包括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就是文化本体和文化变体的作用和转化的过程,其间使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说,部分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了。中国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还将是一个正在生长并继续生长的文化共同体。所以,我们应当把中国文化传统看作是一个不断生成的生命体。 (摘编自丁立群《文化自信的哲学省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着眼于时间的维度,将文化传统看作是传习而来的稳固之物,限定在“过去”。 B.人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