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47549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暑假作业(9)含解析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869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人教,暑假
  • cover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暑假作业(9)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的“士”、“士人”,简言之即是知识分子、知识阶层。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即古人说的“士君子”)以坚守、维护社会基本价值、基本准则(“道”)为己任,是一批具有自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不仅为同时代的世人所称道、景仰,也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的新型知识分子。 士、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商周,士是负责各种具体事务的最低一级贵族。这种士,史界多称为“贵族士”。到春秋时代,士的地位、构成开始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动的时代。随着旧制度逐渐瓦解,旧族的地位不断下降,而一些平民的地位则因社会变动得以上升。于是,士这一介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层,人数不断扩大。而且,士的构成也逐渐多为知识人,这同社会变动过程中的文化下移有直接关系。自用室东迁之后,周王日渐式微,周初的一些封国也先后灭亡。于是,“学在官府”的文化局面一步步被突破,出现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的状况。乡校与私人办学的兴起,使长期被“官府”垄断的知识文化流布于民间。这样,就出现了一批有知识才能且有信念、理想的新型士人,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由于社会有需求,这批新士人队伍不断扩大,成为与农、工、肖并列的“四民”之一,且成为四民之首。 新士人的产生,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而赋予新士人灵魂、品格、理想的则是孔子和原始信家。他们是特珠士人精神的塑造者。正是他们提出了理想士人的标准,这些标准为后世优秀士人所坚守,成为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 孔子和原始儒家对士的根本要求是使自己终身成为道的坚守、护、弘扬者,《论语》一则言“志于道”(《论语·述而》),再则言“士志于道”(《论语·里仁》)正是此意。“士志于道”就是说,作为一名真正的士,应终身不懈地向往、追求、维护道;而且,由于“人能弘道(《论语·卫灵公》),士又应是道的弘扬者。总之,真正的士是离不开道的。 所谓“道”,简言之即社会的基本价值、基本准则,它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得以正常运转并发展的根本保证,所维护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自然,孔子所说的道乃是那时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孔子和原始儒家要求士志于道,即是要求士成为那时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维护者。所以,孔子和原始儒家从一开始塑造理想士人,便赋予他们使命感、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 孔子和原始儒家既赋予士人守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使命,自然要对他们作道德品质、理想人格的塑造。这是因为,士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使命;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景仰,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影响。显然,只会夸夸其谈而不实有其事、实有其德,是不能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从而完成自己的责任、使命的。所谓”铁肩担道义”,没有一制铁肩(自身硬)是担当不了道义的。应该说,后世优秀的士人都是“德盛”者,他们都能正确地处理公私、义利、理欲、苦乐、荣辱、生死关系,将天下国家置于一已之上,受到社会的景仰,因而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守道、行道、卫道、弘道的责任、使命,成为古代社会的脊梁。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士”、“士人”中的优秀分子是一批以坚守维护社会基本价值、基本准则为己任具有自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 B.“学在官府”的文化垄断局面一步步被突破,乡校与私人办学的兴起,让一批有知识才能且有信念、理想的新型土人出现了。 C.孔子和原始儒家是新土人灵魂、品格、理想的塑造者,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 D.社会的基本价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