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50761

浙教版科学 七升八 暑期预习讲义(机构)第4讲:物质的溶解(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27519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溶解,质的,教版,机构,讲义,预习
  • cover
第四讲 物质的溶解 【衔接导入】 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索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侯德榜,字致本,著名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于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坡尾村的农民家庭。190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1913年以特别优秀的成绩完成预科学业,公费派往美国留学。 1921年获博士学位,同年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回国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曾任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为解决当时国内外市场急需纯碱,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并改进了著名的索尔维制碱法,使工艺过程缩短,而产量大增,1939年首先提出并自行设计的新的联合制碱法的连续过程,使纯碱工业和氮肥工业得到发展,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也就是很多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要制纯碱,先制得溶解度较小的NaHCO3。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 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 【知识新授】 溶质、溶剂和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溶液。 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溶液 高锰酸钾晶体 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相同; ②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③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是混合物。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体、气体,溶剂是液体。 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 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悬浊液、乳浊液 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又叫悬浊液,如泥水就是悬浊液。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又叫乳浊液,如牛奶就是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液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均一性) 均一 不均一,下沉 不均一,上浮或下沉 粒子大小 直径>1纳米 半径> 0.1微米 半径> 0.1微米 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 ① 一定温度 ;② 一定量的溶剂 ;③ 某种溶质 。 七、浓溶液和稀溶液 人们常把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称为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八、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就表示在20℃时,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36克。 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室温 ( 20℃ )时的溶解度。 等级的划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