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550952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会动的“画” 浙美版

日期:2025-04-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6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课,会动
  • cover
会动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形式的“会动的画”,掌握视觉暂留原理。 2、发现能使画面“动”起来的不同原理,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简单的动画。 3、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设计连环动作的画面,制作成会动的“画”。 难点:探寻连环动作之间的规律。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彩纸,剪刀,固体胶,绘画材料 2、教师:课件,音乐,视频,手翻小图书 3、课前观看动画视频《线条先生》 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视频《线条先生》 二、初次感受,引出课题 (1)教师:课前看的视频线条先生跑我的纸上来了,老师要继续它的线条故事(教师示范),老师画的是早上五点钟的太阳,刚刚露出脑袋,那你们想想六点钟的太阳在什么位置? 教师:八点钟、十点钟、十二点、二点钟.........傍晚呢?接下去我们来小组比赛,看看哪组画的太阳位置最准确? (各小组根据时间段开始画太阳的位置)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并展示,PPT动画效果演示的日出,日落。 教师:老师收集了太阳一天日出日落的过程,现在老师变个魔术,把这些图片变成动画,你们想看吗?(PPT展示)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课堂———会动的“画”(出示课题) 三、深入探究,了解原理 (1)分解图片越多越均匀,动画播放就越自然 教师:同学们一张张静止的画为什么会动起来? 教师:通过一系列画面的播放给视觉造成连续的变化。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七张图片完成了日出到日落的过程,接下来老师选择两张图片,再来比较一下,看看效果跟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些图有什么联系,有怎样的规律你发现了吗?(PPT播放日出日落图片) 教师小结:图片动作跳跃幅度太大,就会缺乏连贯性动画就不自然了。图片越多,动画越自然。(PPT对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过程要有分解动作,而且越多越好】 学习分解动作的方式 1、主体动,背景不动。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刚才老师的七张图片中,山没在动,动的是什么? 生:太阳 教师:这类方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主体动,背景不动。(出示板书)有没有主体不动,背景动的呢? 2、主体不动,背景动。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图片小汽车没有动但后面背景的树动了,主体不动,背景动(出示板书) 教师:当我们在做不动的事物的时候,让每张图的事物位置固定有什么好办法吗?老师给你们一个小神器,比如刚才的太阳动画,我们可以印纸来完成背景山的绘制,这样不光提高我们绘制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加快我们的绘制速度。(教师示范) 教师小结:无论主体动,背景不动还是主体不动,背景动。这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眼睛有种特性“视觉暂留”(出示板书视觉暂留)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动作连续的视觉效果。因为有这个原理我们课前看的动画片线条先生才会如此吸引我们。 3、打开美术书放到P14,欣赏作品《鹬蚌相争》 四、小组探讨,完成作品 1、讨论绘制图片 小组讨论开始动作与最后动作画面 教师:请每组同学拿出信封里的主题,讨论交流开始图片与最后图片的画面。看哪组同学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 教师:也可以通过动作演示来理解图片的每个动画过程,比如当花儿还未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示范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作演示感知过程,加深体会】 2、学习制作会动的画 (1)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制作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同学的作品,请你仔细看他们把它做成怎样的方式了呢? 教师小结:它们用电影里胶卷的方式来制作会动的画,做一个影框开始播放了。通过抽拉的方式也可以使画面动起来。 教师简单介绍影框的制作。 教师: 如何可以用更简便的方式来制作影框呢? 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