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59355

24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419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唐诗,三首,教学设计
  • cover
集智备课教案 年级 初二 学科 语文 时间 5.12 地点 333 集备课题 唐诗三首 教材分析 本课诗歌统一反映社会现实,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教学目标 诵读并默写三首古诗。 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内在感情。 2.品味语言,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课时 3 教学思路设计 内容与方法选择 教学工具的使用和说明 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赏析法 PPT、黑板 教学步骤 相关说明 《石壕吏》 导入(2) 公元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等地被唐将郭子仪收复,安庆绪退守邺城。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唐肃宗害怕九节度使“难相统属”,因而不置元帅,只用宦官鱼朝恩充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样,围攻邺城的六十万大军便陷于“进退无所禀”的无政府状态,以致“城久不下,上下解体”。第二年3月,反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充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兵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忧愤交加,于是创造了“三吏”、“三别”这两组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 作者介绍、重点字词(2) 杜甫,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浓郁悲壮、语言瑰丽,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文学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着有《杜工部集》。 生字词: 逾(yú) 邺(yè) 戍(shù ) 咽(yè) 妪(yù) 疏通文意、重点词语(15)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我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重点字词: 绝:没有 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幽咽:隐约、轻声地哭。 犹得:还可以 存:活着,生存着。 古今异义: 出入无完裙 裙:衣服(古) 裙:裙子(今) 四、整体感知(15) 1、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抓住记叙四要素来概括) 时间:“暮”;地点:“石壕村”;主要人物:“老妇”; 事情的起因:“有吏夜捉人”;经过:“听妇前致词”;结果:“独与老翁别” 为什么是夜捉人? “有吏夜捉人”是诗篇的关键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表明差吏强抓老百姓当兵,前面又加上一个夜字,更表明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来搞突然袭击,凶狠残酷 2、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各个人物的表现 吏:呼、怒(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老妪:啼、苦 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世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老翁:走 4、请说说“妇啼一何苦”之“苦”,苦在何处? 老妇的苦啼申诉包含三层意思:三个儿子全都应征邺城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家中现状:家中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一个孤儿,和因乳孙而委屈的衣服破烂的一个寡媳;老妇自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