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59700

高中物理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3.1实验:探究动能定理课件粤教版必修2-29张

日期:2024-06-1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931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探究,必修,教版,课件,定理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第1课时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目的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有重力做功,让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打点,测出纸带上某两点距离,并计算出该两点处重物瞬时速度及对应的动能,比较重力做功WG和动能的变化ΔEk,即可探究出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铁架台、夹子、毫米刻度尺、学生电源 【实验过程】 一、实验步骤 1.组装器材:按如图所示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 2.接电源,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在重物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重复几次,打下3~5条纸带。 3.选纸带:从几条打下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选择相邻点的间隔比较明显的点作为计数的起始点,从起始点开始在计数点上依次标上0、1、2、3… 二、数据处理 1.测出计数点0到点1、点2、点3…的距离,即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h3… 利用公式vn= ,计算出点2、点3、点4…的瞬时速度v2、v3、v4… 2.计算两点间对应的重力做的功mgΔh和动能增加量ΔEk,将结果填入表格中,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选择的 两点的 速度v /(m·s-1) 选择的 两点的 动能 Ek/J 选择的 两点间 距离 Δh/m 重力 做功 WG/J 动能的 增加量 ΔEk/J 结 论 1 v1 v3 Ek1 Ek3 h03-h01 mgh13 Ek3-Ek1 2 v1 v4 Ek1 Ek4 h04-h01 mgh14 Ek4-Ek1 3 v2 v5 Ek2 Ek5 h05-h02 mgh25 Ek5-Ek2 【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测量长度时会带来误差。 减小偶然误差的办法: ①测距离时都应从第一个计数点0量起; ②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系统误差:实验中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k必定稍小于重力做的功WG。 【注意事项】 (1)应尽最大可能减小各种阻力的影响,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 ②打点计时器必须稳固安装在铁架台上,并且两个限位孔的中线要严格竖直,以减小纸带所受的摩擦力。 ③释放前将纸带拉至竖直且保证不与限位孔接触以减小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 (2)实验时必须是先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3)各点的速度不能用v=gt来求解。 热点一 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 【典例1】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 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 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 的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 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天平(包括砝码)、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 (2)实验开始时,为了在平衡阻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他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3)他将钩码重力当作细绳拉力,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  )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平衡阻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解析】(1)根据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合外力所做的功 等于动能的变化量,通过研究纸带来研究小车的速度, 利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利用钩码的重力代替小车的 合外力,所以需要刻度尺来测量纸带上点的距离和用天 平测量小车的质量,即还需要刻度尺。(3)他将钩码重 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 做功总是要比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